槟郎 发表于 2020-7-26 17:42:22

诗意的旅途

         诗意的旅途/作者:焦佳琪

       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生活的文学,它主要通过对山川风物等自然景观,以及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人文景观的描绘,抒写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旅游文学主要形式有旅游诗词、游记及各种名胜楹联等,是我国旅游资源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我国旅游文学历来繁荣,原因有很多,但大体上不外乎四种。第一种,“故园三万里,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明昌盛,因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经济等原因而兴起的旅游活动是其主要原因。如帝王巡游、官员调遣、科举考试,宗教云游等。第二种—“江山如此多娇”地域辽阔,各种地形地貌靡不具备。第三个原因—“往事总关情”多民族多元文化不断交融,加上汉族文化的尊崇祖先礼敬先贤的传统,推动了历来祭祖、寻根、参贤、怀古等活动的发展。第四个原因,主要为“俊得江山助”—作家主动寻求山水和谐和生命中律动。
      现当代旅游文学作家作品创作的原因大多为第四个原因,我这学期选修的李槟老师的旅游文学课,李槟老师的创作目的也大坻相同但又有些差异。在课上老师所讲的有散文,也有诗歌。一些是有关于南京的如《重游栖霞寺》,《独坐长江边》,《端午的燕子矶》;还有关于旅韩时期的如《我的中国心》《师生春游茂朱滑雪场》等。查找槟郎老师在网络上发表的文章,也不乏有一些思乡的诗歌。旅游文学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的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凭借风光、风情、风物、风俗,以探求和透视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化底蕴及人生真谛。作家的人格精神使山水富有灵性和魅力,使思想形象和意蕴在旅游文化中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这种人格精神投射到旅游文学语言中是一种生活理想的发散,是情感的震荡与鸣响,这种精神内涵是支撑旅游文化品格的骨质。旅游文学语言的描写体现着作者的精神气质和理性光辉,初读李槟老师的作品觉得是易懂的,但进行深入的思考后,反而觉得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即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清阴的岠嶂山》中,“又到清明节,兄弟在祖坟间遥想。我滞留在异乡,又一年没归来,代我添几把新土”,虽不像律诗格律工整易于抒发情感,却也难掩哀伤。“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朱萸少一人”的情绪油然而生。在诗的最后一段,李槟老师写到“今天的清明节,全国的哀悼日,追怀故乡的祖先,哀悼瘟疫中的逝者,最终都在天堂里相见”。家思与国痛的交织是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却的,时间也许会冲淡一些事情,但追忆不会更少而会随之越来越多,不为沉痛只为纪念,死者以寄伤悲,生者以寄哀托。
       在《徒步湖滩记》,槟郎老师写道“不知从啥时起,这里有了山。再不知从啥时起,这里又有了湖,山与湖在不停地交错”。高原上亦有鱼类的骨骼化石,无尽的沙漠上亦曾是森林湖泊的故乡,这一动一静,一阴一阳瞬息万变,造就了蝼蚁之小,又成就了宇宙之大。万物可感间一切不变之中,又存在着无穷的变。以小景来显示无形的道理是最绝妙不过了。情感美即是内涵美即是如此。在旅游文学作品中作者对物象的生发、开拓所形成的境界主要是指作者对景物所倾注的意念、情感它包括作者的理想品质和热情。当然也包括作者当的心境、情绪与处境,使读者可以在欣赏中感受到人性美、情操美、理性美。正如罗丹曾经说过的“美的风景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的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看到线条和颜色,自身不能感动人,而是渗入其中的那种深刻的意义”。
       李槟老师的诗如此,文亦如此。在《济州岛游记》中,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了有趣的人和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异国他乡的独特魅力。又如在《师生春游茂朱滑雪场》中,槟郎度过了在异国难忘的一次春游,在这里他与韩国学生在滑雪场里一起玩耍,并在晚上举行了篝火晚会。在文章的最后说道“师生春游茂朱谓雪场这一次,便是难得的重做孩子,使我忘却尘世的烦恼”,这感慨在开心里带有一丝伤感,或许在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面对不太熟悉的人,才有可能获得一种真正的自由和完全的解脱。这是世人渴求和向往却又苦苦追寻而难以达到的,尘世的压力终究是难以摆脱,必须要学会在压力中自我排解,自我解脱。
       这便容易让人想到朱自清先生的《绿》,这是朱自清先生早年的散文,文章不仅取题为《绿》且用绿把全文交织在一起,使文中所描绘的瀑布,亭岩,梅雨,潭水都呈现着一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令人神往的圣地景象。通过作者笔下生花的描写,使读者于恬淡、宁静之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所持的那种勃然进取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在欣赏自然景物时,激起的那种奔放眷恋的情怀,激发读者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对于纯洁高尚情操的追求。作者这种情感的抒发并不象奔腾的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直抒胸臆,而是在构思上采用了欲擒故纵,欲扬先抑的写法。从不同的角度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周围至中间,将一幅精美的山水画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身临其境如见其景。
       旅游文学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区别处,在于它所描绘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必须是作者自己经历过的,所以它具有绝对的真实性和可寻性,不能凭空虚构但它又不同于地理著作,对景物的描写不能一一按图索骥地核对。作者应当有所取舍,用自己的眼、耳、心,直接把握住物象的突出特点,摄取其中的灵魂和生命,进一步调动自己的经历、想象和联象以达到神真。所以成功的旅游文学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简单罗列,逢景即写、有闻必录,更不是导游图或导游词。只有写出多姿多彩、色彩缤纷的感人的真实物境,对山川名胜的独特美点加以强调表现的作品,才可能借助它开拓更深、更新的境界。
       像朱自清先生的《威尼斯》即是如此。《威尼斯》所写对象比清华园内的小荷塘大得多,但在谋篇布居上,同样表现出严谨慎密的特点。这篇游记以首句“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为聚光点,统摄全文的所有材料,介绍威尼斯的市内交通,运河里的夜曲,教堂里的名画,第十八届艺术展览会以及该地的名产和工艺品等等,无不紧扣“别致”二字。《威尼斯》还以空间景物为线索,采用辐射式的结构,介绍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名胜等,。先写在火车站外和大钟楼上所见到的魅人景色,对全城来一个鸟瞰。然后重点介绍圣马力克广场的古代建筑,接着从方场写到西北圣罗柯堂、佛拉利堂杰出的绘画与雕塑,再由方场沿运河向东推开,有如车轮的轮幅,由轮轴处向四面射出。其结构看似平常,其实经纬交织细线密织,使所写对象既能给人以全貌的了解,又能使人对每一局部,甚至每一细部有清晰、深刻的印象,便与读者产生如见其物,如临其境的感觉。
       李槟老师的旅游诗歌虽不及散文可细致描写,却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在《我在八卦洲头》中,开篇写到“东南是幕府山,还有燕子矶”“西南是大桥,架通江南与江北”,从所处之地的不同位置,介绍了八卦洲以及周围包括的其他景物;其次写到“江水二分相夹,如行驶的船尖,直插上游的江水”这两句话看似简短,实则确道出了八卦洲的成因。八卦洲街道所在的八卦洲岛,是长江中仅次于崇明岛和扬中岛的第三大岛,八卦洲为长江冲淤积作用形成的江中沙洲型平原,洲内地势低平,其地面高程大多在6.5米以下,6.5米以上的部分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小江河两岸,洲上地势总体上呈现西北略高,东南略低的格局。“身后是平野,两侧岸滩柳林,东边岸桥飞堑”,这是传统自然与先代技术的完美结合,远眺长江大桥,向下游观赏长江二桥,是一个尽览长江风貌恢宏气势的理想之地。田野,通途两个本不相干的景象,却在同一副画面里如此和谐,这里既包涵了自然的伟大,也包括了人类的无穷智慧。
       总之,旅游文学语言是人类灵魂闪烁、游荡的空间;是人类精神发育、升腾的圣殿。它以语义的生成,情感的表现,意象的建构为表征,产生着持久而特殊的震荡。旅游文学语言的文化品格足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秒人格精神的反映,是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中体现。旅游文学立于“天人合一”又表现“天人合一”在自然形态与作者主观情感之间发生交接的差异,使旅游文学作品表现出壮美与优美两种审美状态。旅游文学语言汇聚了人与世界,人将与世界相沟通、相融合,世界成为属人的世界,并因人的精神解放而展现出最为耀眼的容颜。

            2020-6-30




淡云孤雁 发表于 2020-7-27 22:05:58

       我曾经写过很多游记,也算是旅游文学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意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