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听风 发表于 2009-3-21 10:20:55

【原创】[曹植专题] 《七步诗》不是附会之作

            

                              《七步诗》不是附会之作

    曹植的《七步诗》不见于本集,长期以来人们大多把它看作是好事者的推演,《诗记》就说“本集不载,疑出附会”。然而,仔细研读相关材料及曹植的作品,笔者以为《七步诗》不可能是附会之作。

首先,《七步诗》的背景情节具有可信性

    《世说新语•文学》云: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滤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有愧色。
    这是《七步诗》最早、最权威的记述。曹植能否应声吟出让曹丕感到惭愧的诗?据《魏志•曹植传》说,植少小聪明,十多岁时,已经阅读了诗论、辞赋等数十万字的作品,慧敏博学奠定了他厚实的写作根基,每有文机,常常援笔而就。本传载: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这篇让曹操惊诧不已的文章,就是可以在《曹植集》中翻检到的《登台赋》,据阴澹《魏纪》,所录赋文后有“云云”二字,可知曹植文集中的这篇赋只是原作的一个片段,稍就此片段推想,原赋的规模应该不小,断不可能是这二十六句赋文。《文心雕龙•才略》说:“子建思捷而才俊”,确非虚言。如此,曹植七步之内发言成诗,又有什么不可能的?人对生死抉择,常常潜能突发,表现出超常的机智,更何况像曹植这样天资聪慧、辞藻宏富的才子呢?《七步诗》的背景情节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今天,“七步之才”或“七步成章”已成了形容人文思敏捷的常用语。另外,《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距魏未远,这段记载想必也不会是凭空杜撰,只是刘义庆略而未提、刘孝标未加注明,因此已无法考知了。

其次,《七步诗》的思想内容具有可信性

    曹植初蒙宠爱,几为太子,及黄初钟响,其政治前途从此消逝。魏文帝排除异己,凋减枝干,以圈牢养物之法对待曹植。处危疑之际,居监控之间,曹子建忧郁愤切,写了大量寄托心志的诗篇。与《七步诗》思想相同、构思相似的作品也是大量存在的。
    他将兄弟、相煎之悲托喻于弃妇,创作了不少的弃妇诗。如《浮萍篇》: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琴瑟;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新人虽可爱,不若故人欢。行云有反期,君恩傥中还!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愬?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遇。悲风来入帷,泪下如垂露。散箧造新衣,裁缝纨与素。
    这首借乐府旧题写成的长诗有三点值得注意:其一,鲜明、生动的对比。昔与今、茱萸与兰桂、新人与旧人等每一组对比无不包含了诗人的愤懑忧思,可谓语浅而义深,而《七步诗》的内容展开中,用的最突出的也是对比。其二,琴瑟既可以比喻夫妇和好,又可以比喻兄弟或者朋友情义融洽。“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琴瑟”真是一语双关,比喻恰切。巧思妙构是曹植的特长,这一点自然也与《七步诗》的豆萁之喻一样,让人击节。其三,“无端获罪尤”实是曹植内心的直接坦露。《黄初六年令》“吾昔以信人之心无忌以左右,深为东郡太守王机、防辅吏仓辑等所诬白”、《九愁赋》“恨时王之谬听,受奸枉之虚辞”、《怨歌行》“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等思想内容可以说与此“无端获罪尤”的申述是完全一致的。
    毫不夸张地讲,曹植黄初年间及黄初后的所有弃妇诗都无不是表达兄弟相煎的痛苦。“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回合何时谐”(《七哀》)、“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往古皆欢遇,我独困于今”(《种葛篇》),读着这些弃妇诗,又有谁会以它是真的表述弃妇之悲呢?
    他将兄弟相离之悲托喻于失伴之鸟。《失题》云:
    双鹤俱遨游,相失东海旁;雄飞窜北朔,雌惊赴南湘。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不惜万里道,但恐天网张。
    这首诗的比喻、象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诗人怀念兄弟早年纯真的友情,痛苦于君臣之别,天各一方,同时又惊恐不安,不知何时又会落入天网。
    曹植借用飞鸟、弃妇等,表达自己遭受政治迫害后的悲苦愤恨,感慨兄弟之情不存,相煎之苦尤甚,在这一点上,以上所述各篇应该说与《七步诗》的思想内容是相同的,只不过后者的感情更加强烈罢了。

再次,“《七步诗》的艺术风格与曹植时诗的风格不相合”的说法不能成立

    有人认为曹植词采华茂、诗丽表逸,而《七步诗》质朴简括、比理浅显,这“与曹诗的一贯风格不相吻合”。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所谓一个作家的风格,是就其创作的主要思想特点、艺术特征而言的,成熟的作家决非只有一个面孔!李白高蹈雄视、傲岸不羁,有卑躬龌龊之文;宋之问谄事佞小、附膻逐秽,有蕴藉方正之诗;李清照婉约精丽,却有“天接云涛”的浪漫奇美和“死以为鬼雄”的慷慨激昂;苏东坡豪气冲天,却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凄婉幽咽和“枝上柳绵吹又少”的绮靡妩媚。用一个诗人的主体风格做标准去验证该诗人每篇作品的真伪,那是很危险的,更何况像曹植这样的诗人!即使如此,在《曹植集》中,像《七步诗》这样质朴无华的作品也不鲜见。《失题(皇考建世业)》、《杂诗(美玉出盘石)》、《斗鸡》等实在算不上有多少文采,《画赞》、《禹庙赞》等三十余篇作品,质直简枯,与史赞无异,至于他《魏德论讴》之类的庙堂颂歌,不仅无文可言,连兴寄比象都没有了,读起来另人生厌,这就更找不到曹植诗歌风格的影子了。因此,我们不能因《七步诗》的艺术风格与曹植诗的主流风格不合就否认它的真实性。

第四,本集不载,不能说明《七步诗》不是曹植所作

    曹集版本流传的情况较为复杂,此已在拙作《关于曹植作品早期集本的思考》中详加辨析。本集中无《七步诗》,这有两个原因。
    首先,曹植的作品是在他去世五、六年之后即景初中期诏令编辑的,一般称之为“景初官本”。这个集本决非曹植集的足本。据《晋书•曹植传》载,晋武帝读《六代论》而疑其作者,让曹植之子曹志回家查核,假如内廷书库有曹集足本的话,晋武帝自然无须让曹志到家中寻找答案。由此看来,景初官本只不过是由朝廷编辑、审定的选本,曹志家中收藏的方是曹植手定的全本。景初官本借助朝廷的影响力流传下来,它里面没有收《七步诗》,这个原因并不复杂。
    其次,曹植生前一直处在朝廷严密控防之中,盖棺之时,他的种种罪名也未得“论定”,罪状除削,是五、六年之后的事。《魏书•曹植传》载:
    景初中,诏曰:陈思王昔虽有过失,既克己慎行,以补前阙。且自少至终,篇籍不离于手,诚难能也!其收黄初中诸奏植罪状,公卿已下议,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大鸿胪者,皆消除之。撰录植前后所着赋、颂、诗、铭、杂论凡百余篇,副藏内外。
    罪状虽除,有忤逆之言的诗赋是断不能撰录收藏的。《七步诗》直斥曹丕的煎逼迫害,诗义显豁,激情外溢,这种明显带有大不敬色彩的作品,编录的官员又怎敢将它收进《曹植集》呢?

第五,认定《七步诗》为曹植所作的,历史上也不乏其人

    任昉,南朝梁人,历仕宋、齐、梁三代,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擅长表、奏,散文成就甚高,时有“任笔沉(约)诗”之称。他的《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中就有“陈思王见称于《七步》”的句子。任彦升在这样一篇文章中断不敢引用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更何况他生活的时代距魏不远,《七步诗》之说定有所本,或者说七步成章已成当时的熟典,任氏只不过顺手拈来。
    前七子之首的李梦阳在《曹植集序》中说:
    且以植之贤稍自矜饰,夺储特反掌耳。而乃纵酒铲晦,以明己无上兄之心。善乎,文中子曰:“陈思王达理者也,以天下让而犹衷曲莫白,窘迫殁身。”至今萁豆之吟、吁嗟之歌,令人惨不忍睹 ,丕之于兄弟诚薄矣!嗟乎,此魏之所以为魏也矣。
    这篇序曾被人评论为“极有关系之文,北地第一篇文字,其理胜也”(丁晏《曹集铨评》),毫无疑问,序作者也是认定《七步诗》与《吁嗟篇》一样都是曹植作品的。

    《七步诗》是靠《世说新语》的记述而得以保存下来的。之所以有人怀疑《七步诗》为曹作的真实性,是因为《世说新语》是一部小说。然而这部小说决非平常意义上的小说,它具有相当高的真实性,它“一直为研究汉末魏晋间的历史、语言和文字的人所重视”,“确实是很好的历史资料”(周祖谟《世说新语笺》),这样,我们就更不应该怀疑《七步诗》是附会之作了。         

枳芥 发表于 2009-3-29 11:39:22

尤喜此篇

苍梧听风 发表于 2009-3-30 06:59:29

这篇确是花了我些时间。

黑色忧郁 发表于 2009-4-4 21:07:11

苍梧听风 发表于 2009-11-3 10:01:53

谢谢黑版:)

牡丹 发表于 2009-11-3 10:07:20

欣赏了

苍梧听风 发表于 2011-12-21 15:24:33

谢谢牡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曹植专题] 《七步诗》不是附会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