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 发表于 2017-12-6 14:19:43

丁炳恒纪念侯国庆文章  《我敬慕的人》



    我和侯国庆同志相识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那时,他任县商业局局长,我是局里的美工。他是长官,我是士兵,他长我十岁,但由于文学这个共同的爱好,我们走得很近。在他来局之前,我曾多次要求调离,但所有的局长全予否定。而当我找到他,提出想离开龙江时,他说:“你悄悄地联系吧,你觉得有比龙江对你自己发展有利的地方,就去。”他的话,好让我感动。什么叫真实?什么是负责任?什么又算理解?
   于是,我在哈尔滨市阿城区落脚。有着九百年金国文化基淀的古都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在阿城收获了省级摄影大赛的金牌,“中国当代摄影家”的称号。当我退休回故乡的第一脚,是迈进侯局长家的大门,我想念他。
    他把我让进他的“家庭档案室”,我环视满屋的卷柜,浏览柜里摆放的一套套卷宗,我折服得说不出话,这里有他大半生中的文字稿件集,有由他整理的《报刊剪集》有《读书写作》有《家庭百科》有《人生哲理》有《中华英杰名人录》《世界名盛乡土情》还有《摄影图片集》他剪辑的漫画有四千多幅。我没办法细看,更无法把目录记全。只记的他向我介绍:共计15类85卷两万块幅。他筑就的是一部独特的百科全书。他的付出,他的成果,让我震撼。走近他的案头,那一罗罗的文字手稿和资料告诉我,他的退休生活是什么。他对我说,我们还不老,快把心里的那些情、那些爱、那些宝贵的记忆写出来吧。我回答:我回来就想跟您学习写文章。
    在他的书房里,我还看到他的另一爱物——几架老式像机。谈起摄影,我们更是知音了,他告诉我他几十年来拍的纪实图片达千余幅,从文革前的下放改造到文革中的五七干校,又到改革开放前后的农业、农村、农民,还有眼前龙江的发展变化。我翻看着一幅幅珍贵的胶片,拂摸着他小巧的德国“维拉”相机,心中油然而生敬意,他的辛勤,留住了记忆,留住了昨天,更是留住了人生的那个真,那个爱,用有价的瞬间换来了无价的历史永恒。他的这种作为,坚持一年可,两年行,三年也能,但要做到五十年如一日,真该令人钦佩!他为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为我们留下了他对事业挚着勤奋的精神。
    通过他,我相识了几位故乡的文学界的老少爷们,我如饥似渴地拜读我久违了的“家乡文学”,我暗下决心,我要补回我走出龙江十年,所旷的文学课。,我和他约定,我们每月的末日要“放松”一天。骑上自行车,带上酒菜,到十里远的郊外,到我们称之为“仙居”,文友荆大文家一天。当然呀,三句话不离本行,说的唱的连同酒令,都叫不是词的词,不是诗的诗。我是在和老一代文人混,我在听,在看,在感受,在吸收,在找我文学创作的“不知道”,在寻书中没有的“创作秘诀” 他们身上可学的东西真的太多啦!他写的文体很多,有纪实,有评论,有诗词,有传记。我最看好的是他的散文,风格如同其人,朴实无华,有情有意,平和细腻,亲切感人。故不管我写完一篇啥文章,都读给他听听,请他“批”,他看得很仔细,有圈有点有删有改。他的作品初稿也常拿给我看。他批评我的笔锋直白有过,我反对他的文风含蓄有余。日子一长,我发现我们都不自觉地在“改革”自己。
   时光如流水,似乎一眨眼的工夫,我俩第二轮交往,整整二十年,就这么飞快地过去了。如今,侯局到了八十岁,他还在完善他的文学作品集,我多次劝他搁笔、定稿、出书。他赞同,但总是说还不够尽意。唉!怎么才能达到尽善尽美呢?修一遍有一遍的样,还有个完吗?太阳天天升起,又天天落下,太阳要能永远挂在中天该有多好。
   侯国庆,我心中的一面旗。

龙抬头 发表于 2017-12-6 18:31:10

收入文集。

方志兰台 发表于 2017-12-7 17:26:46

朴实的语言深情的怀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丁炳恒纪念侯国庆文章  《我敬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