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中恒 发表于 2016-3-11 08:05:16

从硝烟弥漫的辽东走来一位中国医科大学的女生.续二

她的履历清晰地勾勒出她经历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火硝烟,大学校内及东北解放时期的历史风云,抗美援朝后方医院里火红的青春年华,边远县城缺医少药的极其艰难困苦时代,政治运动不断、极右思想下经受苦难磨砺时期。映衬出大变革时代中一个女知识分子成长与追求的漫长心路历程。以至于在她个人的心理和思想脉博中,明显带有那个历史时期的梦想与追求、刻苦与专研、志向与目标、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特征和永不后退的精神风貌。在这个历史时期她这个的典型人物身上,留下了清晰地印记。七十年来让我们看到她所百折不挠和对事业一往情深的追求劲头。通过她和她的历史,可以帮助人们认识那个时代,并进而领悟七十年来历史变迁中,她的蹉跎人生和不平凡历程。
       一、艰难离家求学之路
   孙翠枫出生在辽东新金县(金州)的乡下,离大连只有五十公里。历史上日俄两国商界军界就窥视和觊觎这块丰腴的土地。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日益猖獗,不断地染指辽东事务。各业均遭倭寇的严重侵袭,辽东百姓饱受其害。清初日本人退缩到了朝鲜。到了晚清,中国国势日趋衰落,家乡就成了日俄激烈争夺之地。在她出生的十八年前,家乡那里进行了一场强盗间的血拼。日俄之间的一场战争在中国辽东进行。清政府置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宣布中立。划辽河以东为战区,任凭日俄两国铁蹄践踏辽东锦绣河山。 日俄战争期间,家乡就成了日俄两国陆上交锋的主战场。随着战火蔓延的波及和扩大,当地人民蒙受了极大的战争灾难,生命财产遭到了空前浩劫。据她父辈讲,当时辽东许多城市的工厂被炸毁,房屋被炸毁,机器设备被损坏,就连某些寺庙也未能幸免。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流离失所的难民多达几十万人。
    因为国家积贫积弱,家乡的父老乡亲经受了太多外强内患的欺凌。人格受辱,财产受毁的历史案例比比皆是。她在自身的苦难经历和体验中,目睹了家园和民间的苦难。她心里已经背负着一种决心改变现状的信念,滋生了以求学深造来提升自己的能量,拯救故里的梦想。而“九一八”事变那年,她正在小学读着“人之初,性本善”,不知不觉中成了亡国奴。在日本人的残酷统治下,本来较为殷实的家业,逐步的被日伪政权榨取得难以生存。上学的费用已经捉襟见肘。她勉强的读到初小毕业(四年级),不得不失学回归家庭帮助家里做一些劳务维持生计。而这一做就过去了四年,十八岁的她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而她那种改变自己,改变乡里,改变生存现状的情结越发强烈,驿动的心无法安宁,她再三央求父母外出求学,可是有八个孩子父母坚决不同意。并明确告诉她,要把她嫁给一个好人家,恪守妇道。而她心意已决。母亲气的发疯一样的阻拦并说:“你要走就再也别回来”。那种求学求知的信念使她态度无法更改,毅然决然的说;“好吧,你们就当没生我这个女儿”。自此走出了家庭,进入了篦子窝公学堂,两年后考入了旅顺康德高等女子 学校。毕业后又到沈阳高等中学进修。期满后的1947年,又考入了沈阳国立医科大学助产专业系,走进了当时中国当时医学界最高学府。1948年解放军攻克沈阳,接收了沈阳医科大学,并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9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划归中央军委领导。医护人员、学生都穿上军装成为军人。当她穿上军装的一刻她泪流满面,她报效祖国改变命运的理想终于的实现了。

龙江书童 发表于 2016-3-12 21:02:25

讲述历史,回味悠长,成长的经历在文字间,交代的背景为读者打开心门,语言的把持度很好,开合自如。赞!

意海思林 发表于 2016-3-15 18:23:16

国难当头,奋勇当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硝烟弥漫的辽东走来一位中国医科大学的女生.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