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中恒 发表于 2016-3-9 14:24:20

从硝烟弥漫的辽东走来一位中国医科大学的女生

         
         -----记龙江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孙翠枫
            
               作者:任中恒
   
    九十五岁高龄的孙翠枫女士,是龙江县人民医院离休的副主任医师。她1923年出生于辽东的金县,她与她同时代的一些女人们一样,从小都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教育、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可她又与大多数人不一样,她并不满足“识得眼前几个字,出门不当睁眼瞎”的最低文化标准。更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约束。在她心里一直认为一个民族文化知识的匮乏往往比经济上的贫困更为可怕。一个男人是如此,女人也是如此。她励志要做一个有文化、能够改变和左右自己命运的强者。她倔强的突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从初小一毕业就毅然决然的离家出走,30年代末开始了外出求学之路。孤独一人行走在求学的路上,她为了吸收更多的新知识,增加更多的新本领,获取新观念而奔走于辽东--奉天之间。她在外读过日伪统治时期康德高等女子学堂,熟练地掌握了日语,开拓了眼界。之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沈阳国立医科大学,使她步入了中国医学界高等学府。在十几年的求学过程中,她亲眼目睹了伪满日本人占领时期,日本人及其走狗对中国的民族欺辱和残酷压榨,在大众的痛苦呻吟之中和愤怒的呐喊声中感知了国人不愿做亡国奴的呼声和不屈的反抗意志。她在思想中渐渐地增添了驱除日寇恢复中华的信念。这些对她后来的成长和心路历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她为了改变民族的劣根性和自身的懦弱性,早年在校就主动靠拢进步的前卫思想和思潮,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关时局的讨论及焦点问题的辩论,积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进步组织,并参加了多次爱国学生运动和参与学校的各项政治活动。日本投降后。在党的领导下对国民党的接收统治进行了有组织的抵制。并在此期间看到了国共两党两军为争夺辽沈地区,从比进军速度到兵戎相见,战场的炮火硝烟四起,从1948年沈阳解放共产党的军队在农村推行土地改革,让农民有地种,看到了那些被解放的劳苦大众们人心所向。辽沈战役后她以在校学生的身份亲历了沈阳国立医科大学与中国医科大学合并的过程,并在校担任了大学共青团的组织工作,作为团支部书记,她带领团员和青年学生坚定的贯彻执行着党在学校的各项决定和主张。同时她体验了从一个大学生到穿上第四野战军军装的荣光。由一个单纯的女大学生成为亦医亦兵的知识女性。1950年她刚毕业就被直接分配到医疗队,亲身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后方医院的组建工作,先后被安排到黑龙江省安达县志愿军后方医院、吉林洮南县志愿军后方医院,并在伤病满营的后方临时医院里,夜以继日地救治伤兵。她对朝鲜战场转移下来的伤病员认真的履行了一个白衣天使职责的同时,针对伤病员焦躁的情绪,她也默默的承担着心里疏导员的职责。因为技术好、业务精、做事认真、态度友善,一开始让她担任护士班长,后又被后方医院任命为护士长。管理着几十个护士,照顾上百个伤残军人。一些伤病员在她和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和经心护理下,一批又一批伤员伤好归队或转业。那些走出医院的伤友病员留下一页页感人的话别的留言记录。至今她还留在她那一整本的纪念册中。她有时翻开重看,仍然还会使她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有些励志的话语一直鼓舞了她60多年。抗美援朝结束后,组织上把她分配到黑龙江卫生厅工作,住省城在齐齐哈尔,经过了忙忙碌碌的时光,一下子变成文职工作。她那颗不甘寂寞的心,及其在繁忙中走来的她已经不适应清闲无事的机关工作,她一再要求到第一线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去检验自己所学,施展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刚解放地方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她的雄心大志和不畏困苦的精神受到众人的钦佩,组织上经过审核把她分配到省西蒙边的小镇,那里是不通火车、缺医少药的地区---景星县人民医院。就在这偏远的景星县城,她在那个政治运动不断地年代里,在一次医疗事故后,在火红的上升期被人诬陷,使她跌入了人生最低潮的二十年,她无奈的离开了她所钟情的卫生事业在街道做起助产士,又因为会日语成为一个日伪特嫌,使她成为街道管制对象,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待到查明真相给她她落实政策时,时光已经过去了20多年。待她又享受到党的阳光,回归到国家医疗队伍中来的时候,她已年近60岁了。(未完待续)

意海思林 发表于 2016-3-10 10:07:14

象文中孙翠枫女士这样就在我县、甚至身边了不起的人物,坎坷生涯,坚韧进取,应该记取,留痕历史,有益后人。仁兄此翻写作,费尽心血,功不可没,令人敬佩。
建议仁兄:将长的自然段多分几个小自然段,这样会更方便阅读。

意海思林 发表于 2016-3-15 18:24:22

历尽坎坷,寻求光明

清茶 发表于 2016-4-3 15:41:07

近期是在精力有限,您的这篇有空细细赏学!请谅!

龙抬头 发表于 2016-4-3 17:21:13

对龙江,真可谓:通晓古今。

北国红叶 发表于 2016-4-3 17:36:57

我认得这位老人,我上班时她也在岗。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和蔼的、好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硝烟弥漫的辽东走来一位中国医科大学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