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中恒 发表于 2015-11-30 10:21:34

换届以后(4)

       牧场的十几个员工都大仓库在忙着,整个办公室区只有汤洋一个人。汤洋向镇里走去,他想找一找二十几年前的印记。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走到快出镇的地方才见到那天坐在圆木上的耄耋老人,身边围着七八只狗在耍欢。近几天就听牧场的员工说,这个儿女都在外地的八十岁老人,儿女都是有钱人,每次他们把老父亲接到大城市去颐养天年,身板硬朗的老人都回自己跑回来,心甘情愿的独自呆在这没落的山沟里,每天都坐在街口看着人进人出,有时还用玉米面合成的饲料喂养着一群流浪狗。
       汤洋知道这些流浪狗都是外出打工人留在这里的,只有这个老人怜悯这些被遗弃生灵。
汤洋走过去与老人打招呼,到了近前细端详认出了这是当年自己来场时的蓄木场的场长鄂温克人老敖,敖律清。汤洋面对比自己大近三十岁的老场长,见到他如此的孤独和老态,那种愧疚感十分强烈,他走过去紧紧地握住老人家的手,连连说:“敖场长对不起你啊,一个好好地林场,今天变成这个样子,我有一定的责任,对不住林场父老,怨我没能把林场保住。”他十分诚恳地向老人家道歉。
       从原木上站起来的老敖场长,注视了汤洋一会,才激动地说:“原来是汤局长回来了,真没想到你还会回到这里。”老场长虽然年已八十,但是精神矍铄,说话声音仍如二十五年前一样洪亮。
   “那年我推举你进旗林业局时你才二十六岁,今天也年近半百了!哎,时光真的不留情啊,今天林场走入凋零的状态,及其这些人口迁移的现象,是国家大发展必然的趋势,没有旧体制的倒塌,就没有今天的大发展,就像你进镇时见到的牌坊一样,墙体的根部早已风蚀,早已摇摇欲坠了,局里文件的力量好比一把扇子,稍稍一扇它就顺势就倒塌了。不然这种靠伐木而生存的体制机制已不合时宜了,资源早晚都会有用完的一天。林场应该有所为,也应当有所不为。有所得,也就必然有所失。今天伐木业萧条了,可全国富起来了。国家的禁伐令是对伐木工人眼前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它却换来生态和谐,风调雨顺,更可贵的是换来了全民的市场经济理念,你看从这里走出的伐木工人,已有两三个成了千万富翁,十几个成了百万富翁,凡出去的人大部都达到小康水准了。只是那些不肯走出去的十几户人家还在清寒中生活,我的汤局长,你在改革大潮里的作用是很卑微的,用不着如此的愧疚。这不是你罪过,反而你是放飞生产力的功臣”。
      汤洋听了老厂长这番话,他不仅对一个耄耋老人如此之深奥市场经济的前卫理论感到震惊,还重新对国家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性作用,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而进行认真的审视,同时打心里对那些在此改革阵痛中不计个人得失,远走他乡,付出沉痛代价的伐木工人充满了敬意。
汤洋心略有安慰,对老场长产生了由衷的敬佩。汤洋对老场长说,年岁太大了应该去大城市享享清福
      老场长看着远处的流浪狗说:“我放不下的就是它们。”回过头来对汤洋说:“汤局长,我这个人快没用了,儿子要在近期把我接去上海,我真的舍不得这里的山这里的人,还有埋在这大山里的老伴及其老友们,我在这里呆惯了,一离开这里心就好像没有底。有朝一日我也要埋在这里。”
      老场长用低沉的口吻对汤洋说:“我老了,上山已力不从心了,你场里有越野车,明天拉我进趟山吧,我去祭奠一下亡灵,以后还不知能不能再回来看她们。”
      汤洋看着老场长那种留恋、不舍的神情,有些同情,便爽快的答应了。

海峡 发表于 2015-11-30 12:28:13

先沙发,再去重头赏读老师连载。问候老师!

清茶 发表于 2015-11-30 21:16:17

山里的人对山的眷恋,如同对亲人的感情,汤局长在这里或许会找到聊以慰藉的情怀。期待下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换届以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