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山 发表于 2015-5-7 20:18:42

王清山采访纪实;期盼革命老区的明天会更好


                           期盼革命老区的明天更美好
--------龙江县景星镇革命老区采访纪实
                                       作者:王清山
      2015年4月28日,我随龙江县作家协会革命老区采访小组,驱车来到了景星镇。景星镇不仅是百年古镇,它还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对于景星革命老区的认知,我是从县志等史料中有所了解的。在抗日战争中,景星镇人民曾不屈不挠地与日本帝国主义英勇斗争,特别是解放战争中 ,剿匪反霸,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许多革命先烈献身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这个为新中国建立而立下汗马功劳的革命老区如今建设得怎么样了呢?
      景星镇政府对我们这次采访很重视,特派党委宣传委员接待我们一行,并组织三个村的党总支书记陪同我们采访。
      在景星村委会议室里,三个风尘仆仆地赶来的党总支书记,他们很腼腆地坐在了会议桌前与我们座谈。面对我们所谓文化人,似乎不知说什么好。他们习惯于在村民面前说老百姓的大实话,如果让他们文绉绉说点什么,竟憋得手脚忙乱了。好在(县作协)雪梅主席有丰富的采访经验,几句话就打破了尴尬的局面,他们无拘无束的拉开了话匣子。精干瘦小的景星村张景峰书记,已近六十岁,几句话下来就能知道是个基层通,他说话实在,言语里透露出要建设好革命老区的急迫心情。他在无意中还说出了镇党委书记常宝刚与他昨天栽树劳动,双手都打了许多血泡。我在想为老区的绿化,使老区的自然环境得到改善,这些父母官们极尽能力了,这也是革命老区领导干部的一道靓丽的风采吧。街基村的李峰书记面带憨厚,58岁的他言语不多,但却流露自豪的语气,说在他的村子里有一个36岁年轻人魏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敢想敢干,大胆地创建了机械化农业合作社,经过三年的拼搏,已有相当的规模了,他的合作社名扬省内外了。给我深刻印象的是东升村的三十多岁的朱世双书记,说话干脆利落,一看就是风风火火干事的主儿。他说,要大力发展养牛事业,要将养牛作为产业化发展,把四十以上的农民引导到养牛合作社上来,小伙子有股出生牛犊不畏虎的闯劲儿。这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把老区的基本情况介绍得底清。
      景星我并不陌生,早在十多年就来过,那时的景星镇规模并不大,尽管它曾是百年老县城。但今天步入镇里,让我突然已认不清它曾经的模样来。宽阔马路,高耸的住宅楼,繁华的商业街,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俨然是现代化的小都市。我对身边文友开玩笑说,把咱景星搬到非洲去,至少也是个省会级别的。是啊,对比十年前,你根本找不到多少当年的影子。宏伟高大的景星镇中学教学楼,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等等标志性的建筑,无不彰显了这座百年古镇的风韵。对于景星镇的发展变化,随行的文友们赞不绝口。但我们更想了解的是已被国家命名为革命老区的景星村,街基村,东升村的现状。三位村里的当家人做我们的向导,我们实地进行采访考察。
      暖风习习,杨柳吐绿,村街整洁,一座座漂亮的农舍排列有序,犹如进入了别墅区。走进了一户农家,屋里现代家俱,家电,应有尽有,地面瓷砖一尘不染,光亮照人,使我们不忍踏入。穿过正屋,来到庭院,才使我大吃一惊,原来这家主人是养牛大户。有上百头大大小小的牛懒散地在牛栏中踱来踱去。主人正给生病的小牛犊子挂点滴,让同行的女士惊讶不已。也许在她的思维里,给牛输液是不可思议的事吧。其实,养牛是技术含量高的行业。须吃苦,须耐劳,须有承受力,更需科学知识。我参观完这家时,突然醒悟,村书记的一箭双雕的用意了。他们大搞养牛业,但也抓精神文明建设。在人们固有的思维理念里,养牛户一定环境差。可是这一家房舍俨如宾馆,庭院杏花怒放,肥牛满栏,让我不仅感受到了农家的日子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的氛围,而且理解了村委会把精神文明的理念悄然的植入村民中。我暗中赞叹这些看似粗糙的外表,而深藏着极丰富内心世界的村官们。
      从这一农户家出来,我被他们引进了鲜绿的蔬菜大棚里,眼前豁然开朗,仿佛已走进了童话的世界里。翠绿的黄瓜秧,开满金灿灿的花朵,浑身绿毛刺的大大小小的黄瓜垂吊着,像晶莹剔透的玉翠,夺目诱人,散发沁心润肺的清香。我情不自禁地蹲在瓜架下,忘情地想起童年在黄瓜下淘气的轶事来。若不是雪梅主席提醒,我非醉倒在瓜架下。
看我如醉如痴的样子,那位憨厚的李峰书记笑着对我说,你要是有时间,这样的大棚你一天也看不完呢。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将养植业与种植业紧密结合起来,要形成产业化。那位张景峰书记接过话茬说,养殖业也好,种植业也罢,都要产供销一体,不能小打小闹。如果加大对革命老区资金投入,我们将扩大原有的规模,将分散的经营组合成蔬菜生产合作社或养牛合作社。年轻的朱世双书记说,那就能抵御风险,形成更大的产业链,我们蔬菜种植就会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实惠。他们的一席话,让我为之惊叹了。革命老区的当家人,都有使命感,都具有前瞻性,我为革命老区有如此领头雁而感到欣慰了。
说话间,我们一行人就走进了魏刚农业机械化生产合作社。真是好大的库房区,占地至少有数万平方米,有烘干塔数座,钢筋结构的库房里高大宽阔,能停放大型农机械,这是我见到的最大合作社。他们经营土地三万多亩,以玉米为主并兼种水稻,他们还与某化肥厂合作生产化肥,除供应本社外,还能外卖,收益颇多。目前又投资40多万,建造有机粪肥发酵厂,生产绿色粮食就有了充分保障。我虽然没有见到这位新时代有远见卓识的农民,但我坚信他们的机械化农业合作社,一定能发展壮大起来,必将成为革命老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
一天的采访,使我感慨万分。我想,革命老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迎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想拼出一个和平幸福的新生的共和国,为此他们付出了代价,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他们继续发扬老区革命精神,敢打敢拼,敢想敢干,努力赢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他们所作的一切值得我们歌颂!但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革命老区投资力度,改造革命老区基础建设措施,把革命老区打造成代现代化农村的楷模,也让老区人民感到作为老区人的无尚光荣与自豪。我们期待着革命老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王清山于2015年4月29日

清茶 发表于 2015-5-7 20:39:48

问好王老师!很感动您在百忙的工作之余,还能这么早完成采风作品!近日忙写一个微电影剧本,来论坛时间少了,希望大家都能尽快交稿。随着王老师的文章,似乎又走了一趟景星的三个老区村,也和王老师一样的心情,愿老区明天越来越好!
同时,也代表老促会,向诸位老师的辛苦采访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清山 发表于 2015-5-7 20:57:44

问好雪梅!我最近给别忙一个稿子,已经写了十几天了,白天黑天的弄,很少到论谈与文友回帖交流,请谅解!问好诸位文友!

雨荷@ 发表于 2015-5-8 09:47:04

这篇纪实写的全面而具体,学习一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清山采访纪实;期盼革命老区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