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伊人 发表于 2011-3-12 16:59:41

到此珠玑凭采撷( 典故入联之叔度千顷)

到此珠玑凭采撷( 典故入联之叔度千顷)

管理提醒: 本帖被 旁卸 设置为精华(2011-03-06)


对联是高度浓缩的语言艺术,在对联中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强对联的表现力,使之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增加韵味和情趣,使对联委婉含蓄,熠熠生辉。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典故,在《辞海》中的释义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我们也可以这样解释,典故,就是把一段古代传说或历史故事压缩成为一个句子或词组,为古人写作所常用。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典故。

要准确理解有关典故的正确含义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错,用偏,产生笑话,影响意思表达,比如“琴心”之典故源于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运用在男女相爱的对联中贴切,运用到其他亲情,友情,交情上就会不当或牵强;比如“望帝”这个典故渲染的是一种悲哀的气扮,如果用于喜庆联中就不当了。

对联中的典故可以活用,根据句子声韵和文字的需要可以适当的变换调整,如:“高山流水”的典故,在古人诗词中就有各种各样提法:“子期”、“知音”、“弦断”、“高山一弄”、“子期耳”、“钟期听”、“流水引”、“断弦人”、“伯牙高山”、“钟殁废琴”、“流水高山”、“琴曲流水”、“流水心”、“断弦人”、“弄琴牙”等等多种用法。其实还可以更多,但是要注意关键字是不能改变的,如:“伯牙”、“钟期”、“琴”、“弦”、“断”等字就不好换为别的字。

众多联友对典故的了解都很多,伊人开这个帖子的用意是想和大家一起温故知新,记忆探讨,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讨论自己对典故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联对入句,以求共勉。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清黄景仁《濠梁》,“梦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识我非鱼,也用此意。(典见《庄子。齐物论》)

“庄周梦蝶”的故事因其深刻的意蕴,浪漫的情怀和开阔的审美想象空间而备受后世文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借以表达离愁别绪、人生慨叹、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的一个重要意象。

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


宋人梅尧臣对此也有深切的感受:“忽忽枕前蝴蝶梦,悠悠觉后利名尘。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人生就如蝴蝶梦,富贵名利作尘埃。

陆游在晚年告诫人们说:“世言黄帝华胥境,千古榛荒孰再游。但解消摇化蝴蝶,不须富贵慕蚍蜉。”

典故入联之-------庄周梦蝶------(伊人)

寰宇千秋 吾辈浮生存道义
庄周一梦 谁人终老不尘埃

蝴蝶三秋 斯世死生无富贵
庄周一梦 谁人终老不尘埃

典故入诗之庄周梦蝶------------(泓一)

梦里归来不自知,每将蝶我两相疑。
心追蝶影心如醉,蝶动心思蝶亦痴。
万物悠悠皆似我,一生荡荡任由之。
蝶来我往迷离处,道是浮华落尽时。

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

      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典故入联之------绿叶成荫-------(伊人)


逝水悠悠 青山如故存一诺
流年落落 绿叶成荫奈几何

典故入诗之------绿叶成荫------------(泓一)


一诺平生许十年,心犹磐石意弥坚。
问君误妾多三载,教妾违君不两全。
叶未浓荫迷仕上,枝成满子到庭前。
可怜私语声如昨,无奈落花流水边。


劫灰

“劫灰”典出《梁高僧传》卷一《汉洛阳白马寺竺法兰》:“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禅解 世界的劫. 成就了煤. 煤就在佛经里有了个伤感的名称叫劫灰。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三:“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试问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人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余也。' 乃知朔言有旨。”劫灰一般喻灾难后的遗迹。

历尽?灰人隔世,飚轮辗破法轮升。 (清 金农《褚先生老毁儒服寄赠》诗 )  
颓垣败瓦不可踏,?灰昏黑堆成隅。 (清 黄遵宪《铁汉楼歌》 )  
八骏西游问?灰,关河中断有馀哀。 (陈三立《书感》诗 )  
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梅关着劫灰。 (陈毅《偷渡梅关》诗)
唐韩握《寄禅师》:“劫灰聚散铁辎墨,日御奔驰茧栗红。”


典故入联之------劫灰-------(伊人)

浮梦觉来怜月冷
劫灰留待慰天荒

浮梦空乎向月杳
劫灰留得到天荒

浮梦醒来思月老
劫灰留得到天荒

支机

传说为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
《太平御览》卷八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集林》:“昔有一人寻 河 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 严君平 ,云:‘此支机石也。’”一说,其人为 汉 代 张骞 ,谓 骞 奉命寻找 河 源,乘槎经月亮至天河,在月亮见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织女取支机石与 骞 。见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引 南朝 梁 宗? 《荆楚岁时记》。

唐 宋之问 《明河篇》:“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 成都 卖卜人。” 明 何景明 《七夕》诗:“乘槎莫问支机石,河汉年年此夜阴。” 清 赵翼 《夜坐》诗:“浪?支机石,谁乘犯斗槎?”亦省作“ 支机 ”、“ 支石 ”。

唐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七夕》诗:“空接灵?下,方恧辨支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知甚日菱花重照,知甚支石还投。”
明 张煌言 《冰槎集引》:“昔之乘槎者,或为客星而犯斗牛,或入女宿而得支机。”

典故入联之------支机-------(伊人)

星汉一别 旧日支机空在手
鹊桥再遇 中宵冰魄正撩人

灞桥风雪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 后用为苦吟的典故。亦作:骑驴风雪中, 骑驴索句。

清宋琬《长歌赠吴雪航先生》:“韦曲莺花载酒过,灞桥风雪赋诗还。”

如今,“灞柳风雪”是西安的“长安八景”之一,灞桥两岸,河滩宽阔,长桥跨河,垂柳依依,碧水蓝天,一望无限。暮春时节,风吹柳絮,漫天飞舞,宛如雪花。因“柳”与“留”同音,表留恋不舍之情,久而久之,灞桥与灞柳成为乡思与离愁的代名词。

典故入联-----灞桥风雪----(伊人)

客至灞桥 风斟肴醑同君饮
雪扬陌路 梦系丝竹共我吟

薛涛笺

初识薛涛,是缘于元稹那首著名的情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样的一个让诗人曾经沧海的女子,是怎样的蕙质兰心、芳华绝代?

据说八岁时,父亲对着庭院中的梧桐树随口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花容月貌,才华横溢的薛涛应口而出“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引来父亲一声轻叹,不想竞真的一语成谶 。

最让人唏嘘不止的是在美丽的浣花溪畔,风流倜傥而又才名远播时值而立之年的元稹,与薛涛一见钟情,在那个遥远而封闭的年代竟然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

倾听诗词唱和,尽醉红袖添香,两相倾慕,缱绻缠绵。那些时光美好而短暂,她,最终淡成了他人生情感旅途上的一个驿站。她,为了一个遥远的守望,却用尽凄婉的余生来祭奠。

他就这样走进她的心房,悠然常驻,主宰了她的红笺小字,主宰了她的喜怒哀乐;但最终,她却没能成为他永恒的沧海桑田和巫山云雨……

一个人的云端,凄美而孤单,清高孤傲、冰心玉骨的薛涛自此心扉紧闭,独居浣花溪畔,将一代才女的凄美惊艳和绝世才华镌刻进玲珑精致的红色小笺??薛涛笺。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美丽而幽怨的典故-----薛涛笺。(“浣花笺”“松花笺”、“薛涛笺”、“红笺”。)



典故入联-----薛涛笺----(伊人)

逝水洇红笺 情归何处
空庭横绿绮 爱在天边


流水小笺 写甚天荒地老
浣花一梦 怜谁夜冷衾寒


叔度千顷 叔度陂湖 (shū dù bēi hú)

指人心胸宽广。

《后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 不浊,不可量也。”后以喻人度量宽大。

黄宪,字叔度,东汉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人,时人称之为当世颜回。

黄宪家境贫寒,其父为牛医。初举孝廉,友人劝其做官,黄宪并不拒绝,但至京师而还,四十八岁去世。黄宪并无言论、事迹传于后世,却名动当时。其学识、品格如何,皆为时人所评。

凭借叔度的德行和才情,努力求官取士的话,位及君侧本是轻而易举。然叔度对于仕途既不像当时有些名士自命清高,刻意回避,也不会去急功近利,趋炎附势。
是说太守王龚在任时,礼贤下士,对叔度多番招致,然叔度终不为所动,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终其年岁。

披褐怀玉,甘居贫贱,恣意坦荡,随遇而安,后世者慕其高名,嘉其懿德也不足为奇。

叔度有如那澄不清,扰不浊的陂湖一般,神秘却决非无名。

据《通鉴》卷五十记载:颍川的荀淑到慎阳,在馆舍中遇到时年十四的黄宪,“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荀淑见到慎阳名士袁阆,开口就问:“你们这儿有颜子,你认识他吗?”袁阆脱口而出:“你见到我们的黄叔度了?”

可见黄宪在十四岁时在慎阳已经是名噪当时,时人已以颜回喻之。

宋黄庭坚《汴岸置酒赠黄十七》:“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典故入联之-------叔度千顷------(伊人)

襟带陂湖 无须事事论荣辱
人追黄宪 或许家家种竹梅


山阳笛

晋向秀《思旧赋?序》:“........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翼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
即向秀经山阳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追念亡友嵇康?吕安,因作《思旧赋》
喻悼念、怀念故友。

唐司空曙《残老百哗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罕李端游慈思各赋一物》:“金谷筝中传不似,山阳笛里写难成。”
唐许浑《同韦少尹伤故卫尉李少卿》:“何须更赋山阳笛,寒月沉西水向东。”
清 赵翼 《题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俄闻山阳笛,不得一执手。”
康有为 《六哀诗》之一:“挥手作死别,吾拟委沟壑。岂知痛嵇生 ,凄?山阳笛。”亦省作“ 山阳 ”。
唐 韦应物 《楼中阅清管》诗:“ 山阳 遗韵在,林端横吹惊……始遇兹管赏,已怀故园情。”

典故入联之山阳笛-------(伊人)

伊人已逝 独有空庐 笛裂山阳思旧友
斯曲堪留 相邀残月 谁弹焦尾问前生

镜中鸾( “分鸾”“鸾镜”、“鸾独舞”、“孤鸾”)


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昔?宾王结?峻卯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鹰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


O喻夫妻生死离别、孤独悲哀。

镜中之鸾鸟。 唐 李贺 《贝宫夫人》诗:“长眉凝?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
唐李商隐《无题四首》之三:“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典故入联之镜中鸾---------(伊人)

狼烟漫道三千泪
鸾镜还期两半缘

潘鬓

晋潘岳《秋兴赋?序》:“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是说自己三十二岁就开始有白发了,“斑鬓承弁”(音bian,皮帽),“素发垂领”(素,白;领,脖子)。后世因此以“潘鬓”为中年鬓发初白的代词。

喻指年岁磋跎。

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宁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

据《梁书?沈约传》记载,沈约与一个叫徐勉的人非常友好。有一次,沈约写信给徐勉,陈述自己“逝者如斯”的无可奈何与无限感慨,并说自己已多病而腰围减损,三两个月之内,腰带随着身体的消瘦而向里移动了好几个孔儿;用手握一下胳臂,也觉细了不少。因此,后世以“沈腰”指身体消瘦。

这两个典故构成成语“沈腰潘鬓”,用以形容一个人身体消瘦,鬓发斑白。
南唐李煜(yu)《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仆,沈腰潘鬓消磨。”


典故入联之潘鬓-------------(伊人)

尘世千劫时光到底侵双鬓
愁肠百转眷念随君终一生

淡云孤雁 发表于 2020-12-26 09:11:35

   今天是你的生日,来看看你,并祝你生日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到此珠玑凭采撷( 典故入联之叔度千顷)